subpageheader

Galathea 3

十月二十五日


第三次加拉西亚远征,第七站,开普敦至布鲁姆

设备未能到达,两天的大浪,CTD(一种测量电导率、温度和深度的仪器)的电缆出现问题,对前海军舰艇上生活的普遍适应,人们不得不穿着海军制服在机库集合,我们终于从开普敦出发了,收集了我们的水样。我们的工作是用HPLC(高压液相色谱法)分析色素,以确定印度洋这段探险中藻类的组成和生物量。这主要是一次浮游生物考察,船上全是浮游生物专家,他们花上几个小时在显微镜下观察。幸运的是,当用HPLC分析藻类时,这是不必要的——它每天24小时自动运行,每天可以分析多达35个样品。我们的高效液相色谱安装在一个实验室容器放置在船尾甲板。集装箱配有专用电源,为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。然而,我们可以从基线中看到,由于功率波动,它有点模糊。然而,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分析。除了分析藻类外,我们还研究藻类是否因种植牧草或营养物质而受到限制。

船上的许多记者每天都在期待“突发新闻”。然而,我们的大部分任务是监控项目,提供每天都能占据头版的结果有点困难。

目前,海浪高达8米,许多活动不得不推迟,直到天气好转。

我们的设备被锁在集装箱上,似乎完全不受海浪的影响——我们其他人稍微有点不舒服。

加拉西亚探险队
在漫长的丹麦远征史中,前两次加拉西亚远征格外引人注目。部分是因为它们的范围和发现很大,部分是因为它们有几个共同的目的地,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整个世纪的发展。

特别是在海洋科学研究方面,丹麦在欧洲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。这其中的原因包括丹麦一直是一个航海国家的事实,以及丹麦在很早就形成了科学与海军密切合作的传统。

在克里斯蒂安八世的命令下,轻巡洋舰“加拉西亚1号”从1845年到1847年在海洋中航行。这次远征的目的除了勘探尼科巴群岛之外,还有移交丹麦殖民地特兰奎巴和Frederiksnagore在印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,扩大与中国的贸易,并谈判和缔结新的贸易合同。

100多年后,从1950年到1952年,“加拉西亚2号”开始了对深海的探索,这次航行所产生的科学成果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预期。加拉西亚2号上的活动还包括民族志调查。

这次探险在丹麦人中非常受欢迎,超过2万名丹麦人参加了这次探险兰盖尼耶1952年6月29日,这艘护卫舰在哥本哈根码头迎候。

随着新千年的临近,同时也是1950年加拉西亚2号从哥本哈根出发50周年,发起第三次加拉西亚探险的想法从许多方面提出。

科学研究、信息传播、教育观点和良好的航海技术

“加拉西亚3号”是丹麦5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科学考察。这次考察的目的是加强丹麦的科学研究,不仅是通过考察中包括的研究项目,而且还涉及到招募下一代研究科学家。
“加拉西亚3号”的基础,以及围绕这次考察的所有教育观点和信息传播活动,由总共71个研究项目组成,这些项目将在海军监测船上进行Vaedderen(“公羊号”)从2006年8月到2007年4月环游世界。这艘船上有大约35名研究科学家的空间,此外还有不到12名记者、摄影师和电视工作人员,以及几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。当然,还有50名船员,他们要在这艘可容纳近100人的船上保持船只航行,保持航线,并执行许多其他必要的任务。

来源:丹斯克Ekspeditonsfond

公羊号上的生活